代表委員建議:醫院取消加成控制 基藥全額報銷
來源:成長網 錄入時間:2012/3/5 點擊:21308
醫藥界代表委員聯合簽名建議提案:完善基本藥物政策的四條建議
新醫改實施三年來,成績顯著,特別是對農民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政策的落實,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此同時,也看到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經深入調查研究并征集各方面意見,提出如下四條建議:
一、完善基藥招標“雙信封”制度,慎重推廣“安徽模式”。
堅持國務院歷來倡導的“質量優先、價格合理”的原則,把藥品質量放在第一位,綜合評價、競爭擇優。建立全國統一、科學、可量化的基本藥物生產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改變唯低價是取的政策導向,堅持實行全國統一的最高零售限價管理。
安徽試點有許多有創意的設計,實踐證明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如“選最低價格中標”的錯誤導向,還有只準使用基本藥物的限制和“零差率”、“收支兩條線”等帶來的大鍋飯問題及基層病人流向城市醫院等情況,都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摸索和驗證。因此,應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并制定本地藥品招標采購方案。不要一刀切地強行推廣“安徽模式”。
二、擴大基層醫療機構用藥范圍,實行“寬使用、嚴把關”。
認真落實中央“;、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滿足不同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看病用藥需求,放開基層醫院藥品使用限制,即:既可使用基本藥物目錄品種,也可使用非基本藥物。限制基層醫院用藥就是限制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影響了基層醫生的積極性,不利于把病人留在基層,強基層的目標也就不能實現。使用基本藥物全額報銷,使用非基本藥物各按其規定報銷或自付。目前全社會零售藥店已近40萬家,其中連鎖藥店已占三分之一,建議選擇有條件的地方進行基層醫療機構和縣級醫療機構醫藥分開改革的試點。
三.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實行總量控制,全額報銷。
在沒有界定基本醫療服務內容的前提下,依據財政支付能力,建議對現有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穩定總量、調整結構、全額報銷。即國家基藥目錄品種所需資金由中央財政負擔,各省增補目錄各省財政負擔。所需費用經測算后按參保人頭直接補貼給新農合和城鎮職工醫保。既讓人民群眾高興,又明確了各級政府的有限責任。實現;镜姆结,隨財力增長而同步提高基本藥物保障水平。國家藥物政策需要穩定一段時期,國家目錄品種原則上不宜再增加。增加報銷的藥物品種由各地醫保、新農合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籌資水平自定,國家不應出臺統一目錄和政策。
四、取消藥品加成率管制,給公立醫院自主采購權。
在目前公立醫院補償渠道尚不健全,體制與機制改革尚不到位的前提下,不要簡單地把零差率政策套用到醫保目錄。應取消藥品加成率管制(包括15%加成率和差別加價率)。允許醫療機構在不超過政府規定的最高零售限價內,自主確定藥品的購銷價格,通過競爭逐步降低藥價。國家對最高零售價適時進行動態調整。
我們必須正視,當前醫改還面臨一些較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體制性、結構性等深層次矛盾尚未解決。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治理藥價虛高的有效辦法,絕對不是通過簡單的“唯低價是取”的招標和“加成管制”所能夠獲得的,而應該盡快落實“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的基本精神,消除公立醫院壟斷地位、推進醫保付費改革方為治本之道。四個分開首先是要管辦分開,簡政放權,尊重公立醫院的獨立法人地位,改變醫療機構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的現狀,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運營機制,早日形成多元辦醫格局。
我們吁請國家有關部門從保障人民健康、關系醫改成敗的戰略高度,進一步深入調研存在的問題,耐心聽取各方面意見,及早完善、優化相關政策,確保醫改順利推進。
地址: 潮州市西馬路304號四樓東側402房 電話:0768-2180298 傳真:0768-2182000 郵編:521011 Email:gdhxjt@163.com
Copyright © 2003-2023粵ICP備11013484號, (粵)—非經營性—2021—0059 All Rights Reserve
代理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北京新網數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