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國孝道觀念影響 臨終消費被演變成過度醫療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錄入時間:2012/3/14 點擊:21190
臨終消費:貴,且令人心寒
一周前,上海市三女中青年教師秦嶺58歲的父親,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這位罹患晚期肺癌的普通人,臨近生命終點前,由兒子代言向社會發了封公開信:“如何讓癌癥晚期病人有個安穩的臨終之所?”
問題緣于一段痛楚的經歷:秦嶺一家曾屢遭醫院推諉、強制出院、醫托誆騙、醫生開自費高價藥等不公正待遇。
這引起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強烈關注。他在回信中說,“當眼見有養育之恩的親人于病危之際而無力相助之時,又遭遇一些制度缺陷的傷害,心中之痛,不言自明”,強調要在癌癥晚期病人關懷上爭取制度有所前進。
秦嶺父親的遭遇并非個案。
徒勞的抗爭
和秦嶺一樣,家住浙江余姚的老蔡也是中學教師。2008年,厄運襲來:還有一年就退休的妻子,不幸查出白血病。因兒子在上海工作,她被送到瑞金醫院就診。
瑞金醫院血液科是全國最好的血液科室之一。盡管治愈希望不大,但老蔡家還是堅持化療、用藥。但系列化療及骨髓移植手術后,未能挽回妻子生命,錢花了不少。
“每次化療就要上萬,一個月化療三次,骨髓移植手術也花了三四十萬!崩喜陶f,家里有幾十萬存款,妻子也是公費醫療,能報銷一部分,但家里也付了六七十萬。
就醫經歷讓人難受。老蔡妻子曾輾轉多家醫院,遭遇各種不合理待遇。說起往事,老蔡總會激動。他說,治病救人是醫生天職,但在醫院換個床位、求個化療方案、求個藥還有動手術,每次都要送1000元以上的紅包,“不然醫生就不上心”。
人去財空,老蔡心底悲涼!暗弥夭≌l也不想,但既然攤上了,就希望能得到醫生精心的救治和該有的人文關懷!彼f,現實令人寒心。
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癌癥新發病例為220萬,死亡率70%左右,保守估計全國癌癥患者人數在250萬到300萬之間,且仍不斷提高。至今全球仍無特效藥物能治愈癌癥,但用藥和治療手段代價極高。業內對此有句俗話:人生一半的醫療費用都花在最后半年。
盡管如此,主動放棄治療的患者仍占少數。北方一家三甲醫院資深管理人士說,中國人有孝道觀念,即使傾家蕩產也要給親人治,過程里就容易產生過度醫療。
無處安放的生命
但癌癥患者的痛楚有制度因素。秦嶺在致俞正聲書記的公開信中呼吁,應為癌癥晚期病人提供“有尊嚴、穩定而安全的就醫環境”,保證他們能在生命最后階段,不因“無處可去”,而在家人懷中含恨離世。
中國醫療資源并非那么緊張,但結構性失衡嚴重。晚期癌癥患者往往“大醫院進不去,小醫院不愿去”。
“市民平時有個感冒發燒的也往三級醫院擠,形成了資源浪費,相對的醫療資源短缺就逐漸出現了!鄙鲜鋈揍t院人士說。
即便有空余床位,醫院收治晚期癌癥病患的動力也不大:一是治愈希望極小,二是普通家庭不能長期負擔高價藥品。從醫院和醫務人員投入產出看,付出更多精力照料癌癥晚期病人,療效和收入甚微。
基層醫療機構無法提供足夠服務。湖南長沙一位村醫告訴記者,此前一位肺癌病人因沒錢進大醫院,人生最后一段只是輸液。
“輸液后病人說好了點,過幾天又說沒用,我們勸他去大醫院治療,他又說輸液有用,反復多次,后來湊錢去檢查才知道是肺癌!彼f,病人病逝后,欠村醫上千元診療費無法償還。
相比治愈性治療,晚期癌癥病患更需關懷護理,中國該領域剛起步。不少醫院、護理機構已進入養老護理領域,但臨終關懷實踐尚無成熟經驗,護理服務也未獲廣泛認同。
上海一家二甲醫院院長說,醫務人員的勞務價格太低,上海床位費算貴的,也只有36~38元/天,勞動部門應提高醫療服務定價。比如,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掛號費7.5元,而理發店普通理發要10元;輸液注射費0.5元,公廁如廁費1元;一級護理30多元一天,而足浴按摩一小時60元。
如何告別人生
3月10日,78歲的復旦史學教授朱維錚病逝。朱維錚明知病情嚴重,最后幾個月仍拖著病體為本科生上課。
如何度過最后一段人生更是一個心理、倫理及社會難題。罹患晚期乳腺癌的海歸博士于娟在《生命日記》中寫道,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任何加班、壓力、買房買車需求,都是“浮云”。如有時間,陪陪孩子,把買車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上世紀后半葉,發達國家曾興起“臨終關懷”新醫學分支,著力保障晚期癌癥病患的生命質量。如一些歐美國家規定,對特定患者可無限量提供杜冷丁等強力止痛藥物。
護理學教授Karen Kehl在《走向安詳:對于善終概念的分析》的文章中依次列出優雅離世的幾個特征,包括感覺舒適、能掌控、有結束感、充分享受親友關系并有家人參與護理。而如今的醫院做到這些很難。
一旦納入臨終關懷體系,護理機構就要求病患及家屬明確放棄治愈性治療,以安詳寧靜地走完人生為目標,藥物也以鎮靜、止痛為主,病患及其家屬須接受事實。
這需要長久的患者教育和社會熏陶。中國腫瘤患者接受化療已十分普遍,有的家庭盡力購買高價藥延長患者壽命。在許多醫務人員看來,相當部分治療無必要,占用了醫療資源。
一家三甲醫院人士直言,傳統中國人的孝道觀,也導致患者被過度醫療,而一旦存在醫療資源短缺,還會逐漸出現特權受優待的情形。
地址: 潮州市西馬路304號四樓東側402房 電話:0768-2180298 傳真:0768-2182000 郵編:521011 Email:gdhxjt@163.com
Copyright © 2003-2023粵ICP備11013484號, (粵)—非經營性—2021—0059 All Rights Reserve
代理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北京新網數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